10月16日,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,南通市举办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,旨在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,共同守护“粮袋子”,为筑牢全市粮食安全防线贡献力量。
节约粮食不是短暂的动员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。家庭是节粮的第一阵地,合理采购、按需烹饪、科学储存、就餐适量、鼓励打包,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,累积起来就是可观的粮食节约?;?、企事业单位要以身作则,食堂推行按需取餐、适量配菜与剩餐管理;学校通过教育把爱惜粮食、尊重劳动的价值观根植于青少年心中。把节约粮食意识浸润进日常,才能使人人有责变成人人自觉。
粮食从田间到餐桌涉及种植、收割、运输、加工、储存等多个环节,每一环都潜藏着“看不见的损失”。推广先进机具、智能监测、绿色仓储和高效加工,能够把这些损失量化并尽可能降低。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研发与推广力度,政府则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支持,让实用技术更快在基层铺开。
节约粮食既要政府引导、企业担当,也需要公众广泛参与。媒体与社会组织要发挥宣传和监督作用,以案例示范带动典型传播;商业平台应承担社会责任,优化供应链,减少过度包装与无序促销;志愿者和社区则可以在基层推行节粮活动、开展技能培训和监督反馈。只有形成全民参与、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,才能让节约粮食成为习惯。
人人都把节粮“责任田”耕好,国家的粮仓安全防线才能筑牢。从颗粒归仓到节约粮食,需要政策的智慧、技术的支撑、制度的保障与社会的共识。但更根本的是,从一餐一饭、一粒一粟做起,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那块节约“责任田”细细耕作好,把节约化为行动,把行动化为习惯。每一位公民的微小选择,汇聚起来就是粮食节约的强大合力。只有形成这样的合力,才能让节约粮食落地见效,蔚然成风。
(作者孙维国)






